海昌难忘

“种子银行”绿化两千多亩梯田

字号+ 作者:生活头条 来源:未知 2022-02-24 我要评论

【春耕时节,我们在行动④】 光明日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 秋 光明日报通讯员 周金立 “‘嘚嘚’‘喔喔’……”一头头在山里穿梭的小毛驴像跳动的音符,或驮运粪肥或拉银犁翻起肥沃

【春耕时节,我们在行动④】

光明日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光明日报通讯员 周金立

“‘嘚嘚’‘喔喔’……”一头头在山里穿梭的小毛驴像跳动的音符,或驮运粪肥或拉银犁翻起肥沃的黄土,乡亲们正忙着春耕备播,在梯田里播撒丰收的希望。

这里是太行山深处。一座座山岭上,一层层的梯田从山脚盘绕至山顶,错落有致,蔚为壮观——这就是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专家称作“中国第二个长城”“了不起的人间奇迹”的河北省涉县旱作梯田系统。

“去年我家梯田里种的是‘金皇后’玉米,今年打算种‘红苗老来白’谷子,不重茬才能实现高产。”在涉县井店镇王金庄村南的梯田里,42岁的农民王未如一边挥[~符号~]头干活,一边跟记者聊着今年种田的打算。

“你不知道吧,我们村里有个‘种子银行’,有上百个品种呢。”王未如颇感自豪,“岭头山药,村边麻;洼地高粱,岗上花(棉花)。乡亲们家的梯田适宜种什么都可以到‘种子银行’借种子,有了这个‘种子银行’做后盾,我们的老品种就不会断档了,旱涝都能保丰收。”

在这么个小山村里还有“种子银行”?带着疑惑,记者跟随涉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贺献林去一探究竟。

沿着曲曲折折的石板路,记者来到位于村中心的王金庄“种子银行”陈列室。一排排陈列架上摆放有装着五颜六色种子的硕大玻璃瓶,种子的标签、品种、编码等一目了然。

贺献林介绍,随着现代高产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传统农家品种之所以能在涉县旱作梯田系统传承保护下来,在于其更适合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无论是干旱少雨还是降雨丰沛,都能有个好收成。正是有物种多样性优势,当地通过“藏粮于地”的耕作技术、“存粮于仓”的贮存技术和“节粮于口”的生存技巧、天人合一的农业生态智慧,不但创造了规模宏大的石堰梯田景观,而且还创造出了独特的山地雨养农业系统,保存了大量重要农业物种资源,实现了“地种百样不靠天”。

“这个是8个叶的‘老紫玉米’,生长在南崖圪台的;这个是7个叶的‘金皇后’,是王金庄五街李书榜在北坡种的;这个是‘二马牙玉米’……”涉县旱作梯田保护协会会长、最早参与种子收集的村民曹肥定是“种子银行”的“行长”,他指着种子向记者一一介绍。

“‘种子银行’不仅向群众提供种子,而且提供技术指导,并联合当地电商拓宽梯田农产品(000061)销售渠道,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过去撂荒的2000多亩梯田重新种上庄稼,真正让梯田绿起来了。”贺献林说。

靠着绿色生态的优势,当地的电商王虎林等已将梯田小米、玉米糁、花椒等打造成“网红产品”,卖到了全国。“我们的梯田小米米黏油多、清香可口,年销量从几千斤上升到十多万斤,一直在增长。我发现消费者都是冲着梯田原生态的老品种来的,即便我们的小米卖10元一斤,大伙儿也都乐意买。”王虎林说。

“今年,我家的梯田全种谷子了,我也准备发笔小米财。”从“种子银行”借到谷种出来,王未如笑呵呵地对记者说。春耕时节,像王未如一样来借老种子的村民络绎不绝……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24日 01版)

[ 责编:徐皓 ]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一带一路”建设:创写互利共赢新篇章

    “一带一路”建设:创写互利共赢新篇章

  • 国际锐评丨“双奥之城”何以再次“无与伦比”?

    国际锐评丨“双奥之城”何以再次“无与伦比”?

  • 春季新学期,让我们“一起向未来”

    春季新学期,让我们“一起向未来”

  • 在“离天最近的地方”扫雪除冰

    在“离天最近的地方”扫雪除冰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