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静高歌 沈怡然 6月7日上午11:30分,高考第一门语文学科考试完毕后,位于海淀黄庄人大附中考点的学生鱼贯而出。校区外等候点内,家长在骄阳下耐心等待。
这是历年高考现场的固定场景。根据教育部统计,今年高考今年高考报名人数达1078万人,比去年增加7万人,报考人数再创新高。
疫后第二年,2021年高考疫情防控标准并未降低。以北京市为例,每个考点校均配备了1名专业防疫副主考,负责疫情防控常规工作和突发情况处置。一线考务工作人员全部接种疫苗,全体考试工作人员进行了核酸检测,全体考生也在考前14天进行了健康监测。
人大附中考点现场,一位海淀执法局工作人员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对考场附近的情况已经做好摸排工作,施工单位不准在高考期间噪音作业。海淀执法局同时与考点建立联系,在为考生提供好服务的同时,也对考场中遇突发情况做好紧急预案和处理。
“高考加油”、“战无不胜”,这些寄予无限期待的词语被家长们印制在文化衫上。现在2021年高考正在进行中,又一批高考学子乘风破浪,即将迈入人生的又一个新的阶段。
规范的作文命题
第一门高考科目——语文考试结束后,相关作文题目相继释出。在全国甲卷中,作文题目是,建党百年历程中以我们熟知的那些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例,谈一谈“可为与有为”。
科大讯飞智学网校高中语文老师朱兆斌对经济观察网表示,2021年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可以用非常符合规范来形容。它在一个非常规范的限度内出题,密切结合当前时代语境。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命题采用一种间接贴合的关系,并未直接讨论建党,而是通过考生在摘取材料时将其与中国近代史贴合起来,“有为”一词在追溯特定历史时期时,含有对远方的眺望之意。
“材料中的‘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也为这一文章提供了清晰的指引和框架。这一框架模式也是历年高中语文作文的常见设计。即‘历史+现在+未来’,这是非常符合历年高考作文命题规范的”,朱兆斌说道。
地方卷中,以上海为例,直接以“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 问询考生看法。
朱兆斌认为,地方卷相较于全国卷更多呈现出一种深度的思考和哲理。这一典型案例反映在北京卷、天津卷,特别是上海卷,历年都非常“干脆直接”。不过尽管地方卷看起来更具难度和深度,但与“四平八稳”的全国卷相比,对考生而言更为简单。全国卷看起来非常符合规范,却难以写出彩,易造成下笔空泛。
近年来高考不断改革,在语文命题中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朱兆斌发现,这种变化首先表现在,对阅卷速度的要求在稳步提高,阅读字数在增加,另一方面各个文段的难度也在增高,这是最关键的。其次,考题更加强调各个题型之间的联动关系。各个题型之间不是割裂状态,而是高度联动,这既体现在考题间的相互补充,也体现在各个题型中的相互渗透。
高考的公平与焦虑
今年是恢复高考以来第45次高考,数千万考生通过这一考试,改变了命运。
在5月11日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中国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0767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
数字的背后,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本世纪以来的跨越式发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经济观察网表示,高考的作用是为具有一定学业水平的考生能够进入到自己心仪的学校的一次选拔性考试。由于每个学校招生要求不一,高考就提供一个统一的依据。高考普及率的不断提高,对提升中国劳动力素养水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应该看到,高考仅是一次考试,仅仅是学生和学校的一次双向选择。
在高考前一周,一位衡水高三考生在“超级演说家”节目中的演讲引发热议。这位考生用“土猪”与“白菜”作比以他为代表的普通考生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现状。赞同者认为,高考是现阶段让一些人“改命”的唯一公平的机会,尽管所用的例子不甚恰当,但这名学生背后恰恰是这样一群为了追逐梦想而努力拼搏的人群。而批评者认为,学习最主要的目的是启蒙明智,如果仅为“逆天改命”,狭隘不说,更能证明“衡水中学式”教育的失败一面。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高考改变命运,听上去似乎很正确,但从恢复高考起40多年来,这句口号已经不符合今天的现实。而在高等教育普及后,利用高考改变命运无疑也在制造严重的教育焦虑。
“教育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重要的,就是提升能力,完善自我认知。拥有了更高的能力,以及积极的人生价值观。而把改变命运维系在高考上,从社会层面看,这是强化唯升学论、学历论,不利于每个孩子发展成才”,熊丙奇说道。
为遏制考分作为教育评价标准,近几年决策层不断淡化教育政绩观,转变简单以高考成绩评价学生、以录取分数线评价高校“优劣”的方式。今年北京市教育考试院明确,严禁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考考生”等,严禁在网上发布或校园内张贴不利于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考试标语。
在储朝晖看来,最近几年“教育焦虑”、“教育内卷”不断在家长中泛滥,也导致家长和学生把成绩看得越来越重要,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已成成为趋势。目前高考毛入学率超过50%,考生的录取率在很多地方已经达到80%,这也意味着今后越来越多考生将通过不同途径的考试接受高等教育,过度焦虑是不必要的。
尽管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将扭转,但于目前而言,不管有多少人质疑高考,高考无疑给全国各地考生带来了到目前为止看起来最公正、最透明的一次竞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