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洪洲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当前情况下,我国防疫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年关将至,物流快递需求量明显增加,冷链物流在保证物品质量的同时,也在无形中为病毒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延长了病毒的存活时间,增加疫情输入和传播的风险。 ]
1月17日,北京和深圳两地公布了奥密克戎病例的溯源最新消息,两病例均接触过国际快递,不排除经境外输入物品感染的可能。
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年关将至,物流快递需求量增加,疫情输入传播风险也进一步加剧,应对加强对入境口岸的检疫消杀工作。同时,收件人对内件消毒处理工作也不可忽视。
北京、深圳病例均接触国际快递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国家传染病临床研究中心卢洪洲教授强调,考虑到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染源头还是在输入环节,未来的防疫重点仍然应该是入境口岸等地的检验检疫。
“我们建议对进口货品建立消毒机制,对高危职业以及与其相关的环境、人员定期进行核酸检测,尤其是物品、冷链、食物、邮寄包裹等,运输过程中温度往往较低,助长了病毒存活的时间。”卢洪洲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
卢洪洲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当前情况下,我国防疫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年关将至,物流快递需求量明显增加,冷链物流在保证物品质量的同时,也在无形中为病毒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延长了病毒的存活时间,增加疫情输入和传播的风险。
北京确诊病例近期曾收到加拿大寄出的国际邮件,对此,北京疾控进行了全面调查、采样和检测。该国际邮件于1月7日自加拿大发出,途经美国及中国香港到达北京,病例于1月11日收到邮件。
目前,已采集该国际邮件环境标本22件,其中包装外表面2件、内表面2件以及文件内纸张标本8件,经核酸检测均为阳性,并检测出奥密克戎变异株特异性突变位点。
此外,采集同一来源发往另一地点尚未拆封的国际邮件环境标本54件,检出5件阳性,其中外包装阳性1件和文件内纸张阳性4件。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称,既往中国多个省(市)也曾报道经冷链或非冷链物品传播的案例,近期我国多地也曾有境外邮件及其他物品阳性的报道。
1月17日,深圳首次发现的奥密克戎病例也曾拆过境外快递。该病例从事境外冷冻试剂收发货工作,1月12日接触和分拆了来自北美的快递,未做个人防护。
卢洪洲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流调结果显示,该病例主要从事境外冷冻化学试剂收发货工作,不排除暴露于境外输入的新冠病毒污染物品因而导致感染的可能性。”
“内件消毒不可忽略”
有研究显示,新冠病毒存活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病毒在室温下可在多种物体表面或介质中存活数天;在低温、低相对湿度的条件下则能存活更长时间。”卢洪洲向第一财经记者解释称,“这提示在接收境外快递包裹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威胁,也给疫情防控带来严峻挑战。”
早在2020年北京市对新发地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采样检测中发现新冠核酸阳性。有文献报道,在4℃条件下,附着在三文鱼表面的新冠病毒可持续存活8天,而在25℃条件下的存活时间可达2天,表明病毒能在低温环境中存活更久,给接触者(工作人员和消费者)带来较大的感染风险。
在这种形势下,国家邮政局安全监督管理司发布通知要求,严防境外疫情通过寄递渠道输入,减少从境外疫情高风险国家和地区邮购、快递物品。
通知还称,要鼓励外聘第三方专业消毒服务机构,对关键环节、重要区域实行精准消毒,实现消杀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要对国际邮件快件一线作业人员、进口冷链相关人员等高风险岗位人员严格落实固定岗位、个人防护、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等要求,并且严格分隔作业区域,确保内外不交叉,坚决做到闭环管理。
此外,要确保国际邮件快件处理人员和投递人员完成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在末端投递前做好邮件快件外包装消毒;在投递时主动提示收件人做好戴口罩、妥善处置外包装、对内件作消毒处理后进行使用等防护措施。
“收件人对内件做消杀处理的步骤也很重要,虽然感染是偶然事件,但内件消杀的步骤也不能省略。”卢洪洲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联邦快递方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联邦快递严格遵守政府有关部门关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所有规定和指引,所有进口货物外包装均在派送前进行多次消杀。目前,联邦快递在国内各地区业务照常运营。
“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能有效切断明确或潜在的传播途径,降低疫情的发生概率。”卢洪洲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