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睡眠研究报告显示,十年来民众睡眠时长减少近1.5小时
发布时间:2022-03-19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3月21日“世界睡眠日”即将到来,《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今天(3月18日)发布。报告显示,2021年民众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7.06小时,64.75%的被调查者每天实际睡眠时长不足8个小时,超过8个小时的被调查者比例仅为7.97%。
两成被调查者有时因上网睡不到4小时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学所联合喜临门(603008)睡眠研究院主编。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民众睡眠指数为64.78分(百分制),略高于及格水平。
我国民众睡眠时长不足,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7.06小时,长于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2013年调查的美国、日本和英国民众每晚的平均睡眠时间,但短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7.61小时。64.75%的被调查者每天实际睡眠时长不足8个小时,超过8个小时的比例仅为7.97%。
报告指出,影响睡眠时长的因素分别是看手机或上网导致睡眠拖延,工作或学习时间长挤占了睡眠时间,以及失眠等睡眠障碍的影响。
调查在询问“每天睡觉前看一会儿手机”的情况时,53.6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总是”。21.62%的被调查者有时因上网而睡不到4个小时,30.02%的被调查者有时因熬夜上网而导致白天精神不济。
影响睡眠时长的另一个因素是工作或学习时长挤占了睡眠时间,这一点在中青年群体中非常突出。40-49岁群体的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6.75小时,他们每天工作或学习时长平均为8.49小时。超时工作在一些职业群体中普遍存在,生产工人每天工作或学习时长最长,平均为8.69小时,专业技术人员每天平均工作或学习时长为8.22小时。
失眠等睡眠障碍也是影响睡眠时长的一个因素。中青年群体的失眠频率没有明显差异,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因失眠影响睡眠的问题最为突出。
我国民众入睡时间较十年前晚了两个多小时
报告针对我国居民基本睡眠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居民在22-24点上床睡觉,在6-8点间起床,多数居民能在半小时左右入睡。
纵观国人从2012年到2021年十年间的睡眠情况,相比十年前,如今的入睡时间晚了两个多小时,起床时间晚了37分钟,睡眠时长少了近1.5小时。
年轻人不受控制的手机使用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睡眠质量,每日手机使用时长超过2小时会导致睡眠障碍。从人口学差异角度来看,年龄小、女性、受教育程度高、未婚民众的手机拖延睡眠行为相对较多,而个人月收入越高、拥有房产数量越多、主观社会阶层越高的民众的手机拖延睡眠行为和上网拖延睡眠行为相对越少。
双减政策后,七成受访家长称中小学生睡眠质量提高
报告显示,双减政策对中小学生睡眠问题的改善有着积极意义:61.53%的中小学生家长表示孩子上床时间提前了,其中,小学生家长表示孩子上床时间提前的比例为64.19%,初中生家长表示孩子上床时间提前的比例为51.82%。69.98%的中小学生家长表示孩子睡眠质量有所提高。
课题组还关注了新手妈妈这一群体。新手妈妈,即第一个孩子处于0-3周岁,且尚未孕育第二个孩子的成年女性。报告称,多数新手妈妈作息规律,偶尔晚睡和失眠。她们入睡较为容易,但睡眠质量一般;“整觉”较少,问题睡眠较多。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