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育改革需要点儿紧迫感
发布时间:2021-07-31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缘木求鱼】
就“优术”而言,最重要的关节,恐怕还是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
木木
毋庸讳言,相对于许多行业持续四十年的深入改革以及取得的成绩,小学和中学(学校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就要逊色得多,既有的一些改革,相当一部分是在形式上做文章,类似于孔乙己碎碎念的“茴香豆”,也有一部分属于“泼掉孩子,留下洗澡水”,比如愈演愈烈的“掐尖儿”和课外有偿教学等。新形势下,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需要有点儿紧迫感,时不我待,要加速深入推进。
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是塑造人的工作,既塑造人的“三观”,也塑造人的技能,前者属于“道”的范畴,是明道,后者属于“术”的范畴,是优术。无论“道”的塑造,还是“术”的塑造,二者不可或缺、不可偏废。塑造人就是塑造未来,因为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或者说,想要什么样的未来,就需要塑造、培养什么样的人。
既然是对人进行塑造,塑造者作为“模范”,显然就要有模范的样子。这是一切的基础。粗鄙的“模子”,绝对浇铸不出美轮美奂、足以传世的“器皿”;锱铢必较、掉进钱眼儿里的家长、老师乃至整个教育体系,恐怕也很难担负起更宏大的重任。所以,要想得到精美的“器皿”,首要任务就是“治范”——“范”固然重要,“治”更为关键,毕竟,老师对学生的塑造行为、塑造过程,是整个教育系统合力之下的结果。
因此,要推动基础教育改革深入下去,恐怕首先要在整体系统的改造、改革上下功夫,“指挥棒”、“触发机制”、根本目标不改动,要想实现路径的改变和结果的不同,恐怕真是天大的难事。新的时代、新的环境、新的基础、新的未来……客观上都要求匹配一个新的教育体系、教育机制,需要全新的、有远见、可持续的制度设计。这方面的改革如果不推进、不成功,整个基础教育系统困在既有路径里,塑造能适应时代和未来要求的新人的工作、工程,就很难推进下去。
有了好的系统、好的机制、好的制度,基础教育领域的具体改革,才有推进下去并最终取得成功的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就“明道”而言,方式方法的改革,至关重要,照本宣科、简单说教、我说你听的范式,于新时代的新人而言,早就不合时宜了。其实,无论哪个时代,要想达到教育效果、实现塑造要求,入人耳、入人眼从来都是基础关,基础关不“攻破”,入人心也就谈不上。要想“攻破”基础关,“规范者”就要用心,要想办法,工作量、工作难度无疑增加许多,更为关键的是,“规范者”首先要自信,自己都不自信,当然就很难让别人信。
就“优术”而言,最重要的关节,恐怕还是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盖房子浇筑水泥,明明三天才能干透、变实(其间还要细心呵护、保温、保湿),有人非要两天后就起二层不可,工程质量当然就无法保证,结局往往都不妙。盖房子如此,育人也一样。小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家长需要尊重、遵守教育规律、认知规律,而不是时刻惦记、钻营突破规律的“束缚”,投机取巧,或能取一时之小利,但就长远而言、就孩子的人生幸福而言,往往是大害。
按规律办事之外,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对世界万事万物的好奇心,也同样重要,这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孩子失去了好奇心、失去了学习兴趣,塑造者的一切努力也就彻底失去了意义,甚至根本谈不上有意义,当然更不会收获好结果。极而言之,灭失孩子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塑造行为,不但方式方法极为愚蠢,而且立足点、出发点也难言良善。
目前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甚至可以说所有问题,恐怕都源自这些关节点。如果不在这些关节点上尽快深入推进改革,基础教育的发展就不乐观,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人才的任务就很难完成。时代脚步走得很快,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基础教育领域也需要自己的努力,尽快展开比较彻底的改革。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