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现在自媒体投放软文有了新趋势,各个公司的市场部进来了,钱多,且不还价。
其次,市场部投放,里面水很深,只要你懂行,知道利益共享,你就能吃得开。
最后,最近还有一种骚操作,自己投放自己的自媒体。
今年,雨下个不停,才九月底,就让人感觉心中一阵凄凉,这段时间跟很多自媒体老师见面,频次比较高,大家都是哀鸿一片,感觉快要干不下去了,说实话,的确有这个迹象,因为企业都躺平了,源头从资本开始就很冷,企业没钱,作为企业寄生产品的媒体,日子当然就不好过了。
媒体老师的日子不好过的一个直接现象就是舆情的增加,通过一口老炮舆情系统的后台,可以明显发现,从七月份开始,负面舆情的态势就在持续增长,几乎每周都有一个瓜,可以说,今年诞生了史上瓜最多的一个夏天,日子过不下去了,就得打负面啊,但是似乎打负面也失灵了,没钱就是没钱,在生存面前,企业觉得面子不重要了。
那么,在如此不景气的情况下,还是有一些自媒体活得非常滋润,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揭秘一下,如何在当下找到一些平时你注意不到的预算。
上周没更新,因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下周也不更新了,后面打算写写汽车行业的一些好玩故事,还有就是多写写新媒体创业的赚钱大法,给一些经营不善的同学们,普及一下经营之道。
另外,年底,我可能会搞个四五十个人的活动吧,到时候会从社群里邀请一些我觉得好的群友来一起吃吃喝喝,泡泡温泉,互相坦诚一下。
眼看着,就要十一黄金周了,高段位的PR,都是在周末和节假日搞大事情,有一些工种人家休息的时候,你就是最需要待命的,比如消防、警察、医生、还有PR。
市场部正在成为约稿新宠
前段时间跟几个老媒体人聊天,大家都吐槽了一通,说阿里现在也不顾及老朋友的交情了,把生意都给了新人做,我一开始不了解情况,就瞎说了几句,我说时代在变化,技不如人的话,要先修正自己再抱怨外界,是不是别人的文章质量更好,舔功更深厚?
后来找来几个号一对比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文章可谓是惨不忍睹,但是为何还会赢得甲方爸爸的热衷呢?
一通了解之后,原来里面有故事,现在阿里在自媒体投放商业稿件,已经不仅仅是PR在操作了,市场部的同学也会掺和进来,挑选一些自媒体进行投放。
最重要的环节来了,市场部投放的时候,不会还价,基本上你要多少,人家就给你多少,PR之前谈下来的比较有优势的价格,根本没用,因为市场部不会走PR的采购,付款体系都不一样。
这么一来,谁没事还愿意跟PR合作啊?钱少,事儿还多。很显然,阿里的市场部,想要再建一个新的PR部,哈哈。
这种市场部投放商业稿件的行为,只有阿里一家吗?据我目前所知,其实这种现象已经很普遍了,我听说的就还有小米、科大讯飞、石头科技等等一系列有硬件产品的公司,还有些快消品企业,比如农夫、元气、伊利、蒙牛、五粮液、江小白等等。
其实,这种投放在十几年前的报纸杂志时代就有,当时可以看到一些特别策划,其实就是市场部的商业稿件投放,走的4A渠道,这一类投放大部分都是一些有产品的企业,比如联想、三星之类,想不到多年之后,又换了一种形式出现。
当然,对于大部分的自媒体老师来说,这种合作肯定是很优质的,第一对稿子要求没那么高,第二不还价走刊例,第三只要客户关系做好,业务比较稳定。
如何分辨哪些稿子是市场部投放?大号,单价在30万以上的,产品意图明显的文章,基本上就是市场部的手笔,PR手里的预算,基本上就是平均主义,一年出手二十万单篇的机会着实很少。
所以说,现在做得比较前沿的自媒体,已经慢慢舍弃PR,开始在市场部恰饭了,但是这种行为对于企业来说,真的好吗?
市场部投放的后遗症
前段时间,一家做教育的硬件公司的PR负责人也在私下吃饭的时候跟我们抱怨,现在市场部这么出去投放,搞乱了他们的媒体关系,很多媒体因此闹得不开心,而且市场价格也被扰乱了,基本上还得去一个一个擦屁股,现在正在内部沟通,准备把市场部投放商业稿件的行为停掉。
从公司的角度来说,市场部到底应不应该去投放商业稿件?职能上来看,没什么问题,毕竟商业稿件也是一种广告手段,当年凡客的经典凡客体也是文字为主;但是从效果上来看,我觉得真的没必要,因为没有传播效果,市场部的同学们对内容传播的理解还是很另类的。
说一个很多年前的段子,当时三星手机来报社投广告,结果三星鹏泰把广告给到位后,才发现原来是一篇软文,介绍自己新手机的,当时是从韩国才来了一个负责宣传的部长,要求特别奇葩,要拿一个黑框把这篇软文框起来,他认为这样更容易吸引别人的注意。
事实上呢?商业稿件在报社,不会以文字的形式上电子版,是一张图片显示的,不会有二次传播,一个整版在20万左右,而投放软文的话,一个整版也就五六万,并且可以被百度抓取,别的信息内容聚合网站还会二次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