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昌难忘

焦点访谈丨农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字号+ 作者:生活头条 来源:未知 2022-01-15 我要评论

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2021年农业生产保持稳中有进,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成绩来之不易。

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2021年农业生产保持稳中有进,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成绩来之不易。农业根基稳,发展底气足。我国地域广阔,怎么因地制宜把田种好,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怎么找准路径把特色产业发展好,各地都在探索。

2021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粮食丰产,良田是关键。

甘肃省临泽县蓼泉镇墩子村的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但此前,村民每家的地都是零碎分散,种起地来很是费事, 有些甚至被撂了荒。

在国家补贴的支持下,2020年秋收后,墩子村启动高标准农田的改造以“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为标准,经过归并平整、互换并地等方式,村里每家的“零碎地”,聚成了一户“一块田”。土地集中连片后,再配套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原来用一天才能浇完的地,现在一个小时就能干完。

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也让大规模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有了“用武之地”,农业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

在黑龙江省方正县通过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平整土地、整合田块,让农田更适合机械化作业;硬化沟渠,建设农业物联网,让农田能够旱涝保收。

从东北黑土地到中原大地,再到江南鱼米之乡,2021年,我国高标准农田新建1亿亩。不仅如此,2021年,中央首次提出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地方党委政府扛起政治责任,层层压实粮食播种面积。四川达州加大整治撂荒地,新增粮田9万亩。山东烟台严格防止耕地“非粮化”,面积增加5万亩。

各地举措超强有力,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295万亩。不仅是增加面积,强农惠农政策也是持续发力。

2021年一季度,中央和地方财政累计投入小麦病虫防控资金近30亿元,支持开展病虫统防统治。4月份,化肥、农药价格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中央财政及时安排200亿元补贴粮食生产。6月初,河南新麦开秤价1.18—1.2元/斤,比2020年高8分钱到1毛钱。政策精准“滴灌”,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

农业高质高效,不仅要保障粮食产能,确保“吃得饱”,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百姓追求“吃得好、吃得健康”。多地也在探索绿色生产,推动农业更高质量发展。

顾桃林家所在的江苏昆山市,自2015年开始实行轮作休耕。此前稻麦轮作,水稻种完立马种小麦,大量用肥打药在所难免。现在,政府补贴,水稻种完,改种油菜花、紫云英等绿肥植物,最后全部还田滋养土地,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幅下降。

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的口感、营养等品质也就提了上来,当地普通大米价格从原来的2.8元/斤涨到了3.5元/斤。在此基础上,当地进一步开发了稻鸭米、稻鱼米、有机米等中高端稻米,每斤卖到了10—20元。

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提升供给质量为目标,以科技为支撑,近年来很多地方大力实施化肥减施增效、绿色防控和果菜茶有机肥替代等绿色生产行动,数据表明:全国农药和化肥使用量连续5年下降。

如果说现代农业的发展让农民有了底气,乡村特色产业则筑牢了农村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如今,现代种养、农产品(000061)加工、乡村旅游、庭院经济等乡村特色产业正在希望的田野上“拔节生长”。

四川广安石河村民游汉钟养的羊来自浙江湖州,叫作湖羊。湖羊个头大、生长快、产肉量是山羊的一倍,味道也很鲜美,备受市场欢迎,是浙江湖州的特产。2018年,浙江湖州和四川广安成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伙伴,发现广安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糠麸等饲料资源,两地合作启动了“湖羊入川”项目,在四川广安发展湖羊养殖产业。看到了发展的机会,在外打工的游汉钟回家开起了养殖场。

目前,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已建成万头湖羊种羊基地、75个幸福农场。有的自家养羊、有的在农场打工,在当地,湖羊产业联结带动5000余户群众增收,户均增收2000元。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 林万龙:地方有特色产业,你有可能在别人办的特色产业企业里面就业,你的就业工资性收入会增加,你自己经营这个特色产业,你的经营性收入会增加。所以无论如何,一个地方的特色产业一定会通过就业或者是经营来带动这个地方老百姓(603883)收入的增长。2020年中国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里面,41%是工资性收入,40%是经营性收入。

特色产业要发展,因地制宜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

中央农办秘书局副局长 周业铮:据初步统计,现在全国各类乡字号土字号,乡土品牌数量已经超过10万个,仅特色农产品产值就超过5万亿元,占到农业总产值的近一半。特别是在脱贫地区建设了30多万个特色产业基地,每个脱贫县都培育发展了两到三个特色主导产业,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支柱。

告别千篇一律,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很多乡村不仅因地制宜找到了特色产业,还深耕打造全产业链。

浙江嘉善的缪家村,以“花”这个传统产业为基础,做足了文章。

早在200多年前,缪家村每个村民都有一个手艺,就是种植花卉盆栽。

以花为基础产业,从盆栽、鲜切花,到旅游、婚纱摄影、农业培训、研学基地,缪家村做足了“花”的文章。不仅长板更长,还把长板作宽,借助于花的美好,缪家村延伸花的产业链,打造甜蜜产业,建设了巧克力、红酒工厂,还发展起了工业旅游。

中央农办秘书局副局长 周业铮:发展特色产业重点和关键是要在深度挖掘特色资源上下功夫 ,在纵向上要打造农业全产业链,贯通产加销,提高特色产业链增值增效的空间,在横向上重在培育新型业态,贯通农文旅。只有产业发展了,农民富裕了,乡村才能真正振兴起来。

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庆涪陵在原有榨菜产业的基础上,围绕观光研学游客的吃、住、行,打造乡村游,增加农民收入;江西浮梁的进坑村、湖南桃源的汤家山村,将农业生产和休闲旅游一体打造,以农带旅、以旅富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乡村创业生活。

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全国各地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数据表明,2021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26元,同比实际增长11.2%,增加1429元。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各地在发展现代农业、把粮食种好的同时,把本地特产打造成了品牌,把本乡特色拓展成了产业,农民的角色定位、增收渠道也变得多样化。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做好“三农”工作、稳定“三农”这个基本盘,对于保持稳定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乡村这片希望的田野,大有可为。

制片人丨刘雪松 黄洁

编辑丨牛彦敏

摄像丨张敏

责编丨刘小萍 马汝涛

剪辑丨苗佳亮 邢永跃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早财经丨张文宏辟谣:没有被居家隔离;凌晨通告,天津暂停尾号限行;青海门源县接连发生3次地震

    早财经丨张文宏辟谣:没有被居家隔离;凌晨通告,

  • 海报丨津门战疫

    海报丨津门战疫

  • 早财经丨1700万社保贪污大案曝光,28人被追责;两大芯片牛股突遭“国家队”减持;内斗剧终,“沪市珠宝第一股”正式变天

    早财经丨1700万社保贪污大案曝光,28人被追责;两大

  • 新闻8点见丨26个城市争创“博物馆之城”,北京有何优势?

    新闻8点见丨26个城市争创“博物馆之城”,北京有何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